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面积的住宅,需按照1%的税率缴纳契税。 购买9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部分,需按照5%的税率缴纳契税。 对于购买第二套家庭住房的个人,用于改善居住环境的,90平方米以内部分仍按1%缴纳契税,超出部分按照2%缴纳。
房产税政策:全国性政策:征收范围覆盖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的经营性房产,农村自用住房仍免税,但出租或经营性用途可能需缴税。计税方式分从价计征(按房产原值减除10%-30%后的余值计算,税率为2%)、从租计征(租金收入按12%税率征收,个人出租居住用房暂按4%),部分试点城市有阶梯式征收。
对于首套房,契税税率为5%。对于二套房,契税税率一般为3%。同样,从2024年12月1日起,若二套房面积在此范围内,契税税率可能减按1%征收,需关注当地最新政策。面积超过140平方米(含140平方米):无论是首套房还是二套房,契税税率均为3%。
目前国家对于房地产开发方面以及精装修方面的新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房地产开发新政策 改善型住房贷款支持:央行、住建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新政,重点支持改善型住房贷款需求。商业贷款的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四成,公积金贷款的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三成。
国家层面:根据住建部公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占新建建筑的比重需达到30%。综上所述,房地产精装修比例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但普遍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了政府对于推广绿色建筑、提高住宅品质和居住环境的决心。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推动精装修的实施。他们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指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要求进行精装修,确保交房时房屋质量符合标准。此外,他们还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确保开发商按照承诺进行精装修,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质量控制:精装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购房者的居住体验,因此装修公司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精装房的品质。个性化需求:虽然精装房市场趋向于标准化,但购房者仍然有个性化的需求。装修公司需要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提供多样化的设计方案供购房者选择。
1、二是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出五项要求:优化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要素联动新机制;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房地产全过程监管。2025年5月新政策:央行宣布降准、降息、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金融部门将推出8项增量政策及适配融资制度,预计扩大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规模和金额,降低门槛,后续或出台存量配套政策和细则。
2、房地产市场救市政策需求端:限购、限售、限价等限制性政策逐步放松,多地降低购房门槛,如北京非京籍家庭购房社保或纳税年限要求从连续5年降至3年。
3、免征政策:个人非营业用房产(如自住首套房)、家庭人均免税面积40 - 60平方米(如三口之家180㎡以内)免税,国家机关、宗教场所、公园等自用房产也免税。征收管理:按年征收、分期缴纳,地方可调整纳税期限。
4、- 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单位出售非唯一住房需缴纳个人房产转让所得税。若家庭唯一住宅且购买时间超过5年,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否则,必须缴纳。- 印花税:自2009年至今,国家暂免征收。- 契税:根据房产契税征收方法,交易总额的3%为基准税率。
1、建筑行业新规安全生产:全国推广盘扣式脚手架,禁用轮扣式脚手架。建筑保温材料防火等级全面提升,人员密集场所、高层住宅拟禁用易燃可燃材料,强制采用A级不燃材料。绿色低碳: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标准,节能标准再升级,多项新技术标准实施,推动钢结构与节能技术融合等。资质管理:资质证书全面电子化,如山东省停发纸质资质证书。
2、房产证的最新政策主要体现在办理规定、过户限制等方面。办理流程简化:多地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申请人可通过线上平台一次性提交购房合同、身份证明、完税证明等申请材料,避免多地多部门奔波,部门间内部信息共享和协同办理,提高效率。申请材料规范明确:一般需基础材料,且要真实、有效、完整。
3、免税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第五条,部分房产免纳房产税,包括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房产,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以及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等。
4、年政策方向:一是围绕需求和供给发力。需求端落实“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发挥公积金作用,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并扩大规模;供给端严控商品房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5、上海市房地产最新政策规定:限购政策 非沪籍及单身人士购房调整:非沪籍及单身人士购买外环外住房的,社保或个税年限从“满3年”调整为“满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