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是苏轼生平的十个小故事:反唇相讥:苏轼与王安石同行时,见一房子根基动摇,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戏谑苏轼:“此墙东坡斜矣!”苏轼随即反讥:“是置安石过也!”二人嵌名为对,双关巧妙。针锋相对:苏轼被贬黄州后,一日与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2、苏轼的故事:吟诗赴宴:苏轼在去京城赴考时,被几个读书人看不起。他们设宴邀请苏轼,打算借机戏弄。在宴会上,众人用行酒令抢菜,苏轼以“秦始皇吞并六国”将众人面前的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令众人无言以对,展现了其机智与才华。出人头地: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时,写了一篇极为精彩的案卷。
3、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4、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他在各地任职期间,关心民生疾苦,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苏轼的诗词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艺术造诣: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他的书法自成一家,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苏轼的主要事迹包括以下几点:科举高中:嘉佑元年,苏轼出川赴京应举。嘉佑二年,与弟弟苏辙同榜考中进士。仕途起步:嘉佑六年,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等官职。因父亲苏洵病故,扶丧归里。还朝与外调:熙宁二年,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分歧,请求外调。
、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厨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一说佛印)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
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出生与早年:出生于眉州眉山: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科举高中:嘉佑元年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翌年高中进士,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1、年少轻狂,立志向学 苏轼年少时,自视才高,曾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然而,不久后一位老妪拿着一本深奥的古籍前来请教,苏轼却发现自己并不认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机会批评了他,苏轼深感羞愧,随即将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雷州西湖: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途经雷州,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兄弟俩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留连忘返。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3、有没有关于苏轼的古文 《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4、关于苏轼的生平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曾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来,一位老妪拿着一本深奥的古书前来请教,苏轼发现自己并不认识书中的字。
5、关于苏轼的生平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曾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有一老妪持深奥古书拜访,苏轼不识书中字,被老妪批评。苏轼因此将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谦逊态度。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苏轼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早年求学与成名:苏轼生于1037年,四川眉山人,自幼随父苏洵读书,深受其父文学影响。嘉佑元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次年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仕途起步与丁忧: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开始步入仕途。
苏东坡的一生丰富多彩,充满波折:早年求学与入仕:苏东坡,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他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开始在凤翔等地任职。仕途波折与“乌台诗案”:宋神宗时期,苏东坡虽在多地任职,但仕途并不平稳。
苏东坡的一生丰富多彩,充满了文学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仕途上的起起落落。 早年生涯与仕途起步- 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早年进士及第,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在宋神宗时期,他曾在凤翔、杭州、密州等地任职,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才能。
苏轼的一生丰富多彩,充满了文学与艺术的成就。以下是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早年求学与科举:苏轼生于1037年,四川眉山人。他自幼随父苏洵读书,深受其父文学影响。嘉佑元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次年,他参加礼部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1、苏轼生平资料如下:基本信息: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他是汉族人,出生于眉州眉山,祖籍河北栾城。职业与成就: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同时也是历史治水名人。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
2、苏轼的资料如下:基本信息 姓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籍贯: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3、基本信息 姓名:苏轼 生卒年份: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民族:汉族 籍贯: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 身份: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仕途经历 嘉祐二年,进士及第。
4、苏轼的个人资料介绍如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5、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6、苏轼,北宋文学巨匠,生平如下:基本信息: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眉州眉山,是苏洵长子,与苏辙并称“二苏”,父子三人并称“三苏”。科举与仕途:嘉祐二年进士,曾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等职。因反对王安石新法,选择外任,仕途坎坷。文学成就:散文、诗歌作品广受赞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